图片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刚收到一箱新茶,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,那股淡淡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,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就像第一次拆开新买的东西,那种期待和兴奋总是难以抑制。
记得小时候收到物件,总是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,看看是否和想象中一样完美。
长大后,这种习惯延续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无论是新买的饰品、衣服,还是刚到手的茶叶,总要亲自验一验,看看是否符合期待。
图片
春白茶,作为春天的馈赠,每一饼、每一袋都是大自然的精华。
收到一箱春白茶,就像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。
但与礼物不同的是,茶叶的品质关乎后续的品饮体验,甚至影响到长期存放的效果。
如果不管不顾直接存起来,等到日后想喝时才发现茶叶变味或品质不佳,那可就太遗憾了。
毕竟,春白茶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口感,更在于它随着时间沉淀后的韵味。
所以,收到春白茶后,验货这一步绝不能省略。
别担心,今天就来教你3个小技巧,让你轻松判断春白茶的品质,从此买茶不再踩雷。
图片
《2》
一、好茶当得名副其实,容不得半分虚晃。
近日便遇一实例:有茶友携一款自称2025年高山白牡丹求鉴。
收到茶后,茶友总觉得不对劲,那茶叶闻着花香很淡,可喝起来倒还有些茶味。
等茶友把实拍图发来后,问题立刻暴露无遗。
那款 “白牡丹”,叶片大小参差,茶梗粗细不均,芽叶形态尤为矛盾。
细辨之下,约三成芽叶勉强符合白牡丹“一芽一、二叶”的标准,芽头尚显饱满,叶片细嫩微卷。
然而超过半数的原料却呈现出明显的寿眉特征,叶片宽展如掌,叶脉粗显,茶梗粗壮突出,芽头比例极低。
这般混搭之态,恰似将本该灵动的牡丹与质朴的寿眉强行拼凑,虽披着白牡丹的名号,实则是一场原料等级的“偷梁换柱”。
图片
试想,若以白牡丹的价位购得此茶,难免令人心生落差。
白牡丹作为春茶中的仙子,讲究的是芽叶比例协调、细嫩鲜活,其茶香应当清鲜馥郁。
而寿眉以叶为主,茶味更显醇厚质朴,二者因原料差异本就价格悬殊。
这种徒有其名的“拼配茶”,即便未亲嗅茶香、未品茶汤,单从原料的混乱程度,便可知其可信度堪忧。
由此提醒茶客们,鉴别春白茶品质,不妨先从外形入手。
毕竟,好茶无需赘言,一眼望去便该是清水出芙蓉的清朗模样。
唯有表里如一,方不负高山云雾出好茶的期许。
图片
《3》
二、白茶的干度,是衡量品质的重要标尺。
根据白茶国标要求,成品茶含水量需严格控制在8.5%以内,这是确保茶叶安全储存的最低门槛。
但对真正讲究工艺的制茶师而言,这个数字仅仅是起点。
制茶师傅会在保留茶叶天然香气和养分的前提下,尽可能把水分“赶”得更彻底。
就像晒干的宣纸必须足够干燥才能长久保存墨色。
而白茶的干度越出色,越能在时光里稳稳陈化,多年后依然茶香干净纯粹,滋味越存越浓。
要是干度不够,存着存着香气就散了,味道也越来越寡淡,甚至长出水味、闷味,最后没法喝了。
图片
对于普通茶客而言,虽无专业仪器辅助,但通过直观的感官体验,同样能粗略判断白茶干度是否达标。
简单来说,就是靠摸、捏、折、听这几招:
白毫银针干度达标时,白毫蓬松,指尖轻触芽尖有刺感;反之则触感发钝,白毫软塌。
测白牡丹干度,捏叶片就行,干度出色的一捏成粉,含水量高的叶片有韧性,只能捏成碎片。
检验春寿眉更直观,抓起一把摇晃,干燥的梗叶会发出“沙沙”响,折茶梗时“咔嗒”清脆断开。
要是声音沉闷、折起来发软,那就是没烘透,存茶容易出问题。
指尖触到的干爽,耳边听见的脆响,就是一箱茶能经得起时光打磨的底气。
图片
《4》
三、喝茶终究要落回一个“味”字。
尤其是春白茶,鲜醇的滋味才是关键。
拆开新茶包装时,若第一口茶汤入口便觉沉闷、滞涩,全无清鲜灵动之感。
那基本可以断定,这茶不太对劲儿。
春白茶虽然不像绿茶那样非要抢鲜喝,但作为新茶,连最基本的鲜爽都没有,品质肯定不过关。
遇到这样的茶,十有八九是制茶工艺出了岔子。
茶青采摘下来后,要是没及时摊开晾晒,或者闷堆时间过长、萎凋不到位。
就好比把新鲜蔬菜闷在塑料袋里,再好的原料也得变味。
图片
茶叶里的鲜味物质被破坏,自然喝不出鲜爽,反而会有青涩、酸闷的怪味。
真正的春白茶,鲜得有灵性。
抿上一口,那股鲜味像极了山野间现煮的菌汤,鲜得纯粹。
也像夏日咬一口带刺的脆黄瓜,汁水在嘴里爆开,满是清爽。
茶汤入喉,清甜感顺着舌尖漫开,喝完后喉头回甘,连呼吸都带着草木清香。
春白茶的鲜,是清爽、清甜、清润的集合。
它不浓烈,却足够鲜活,没有杂味干扰,喝完让人忍不住想再喝一口。
挑春白茶,认准这口鲜醇,才能喝到茶叶最本真的味道,尝到春天的气息。
图片
《5》
买白茶不用犯愁,记住这些小窍门就够了。
从看叶形辨真假,到指尖测干度,最后以滋味定优劣,记住这些实在的小窍门,喝茶就少走弯路。
往后买茶时,不妨多留心、多尝试,用眼睛看、用手试、用嘴品。
喝茶图的就是个舒心自在,只要多留意些细节,就能挑到好白茶。
下次买茶时,不妨照着这些办法试试,说不定就能找到让自己一口就爱上的好茶,喝出白茶最本真的滋味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港赢配资-每日配资网站-配资平台哪个好-安徽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